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今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复杂的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前三季度,有色金属行业持续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进程迈进,企业效益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持续向好,呈现稳定进取的态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学森表示,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前景和范围日益拓展,机遇远大于挑战。生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有色金属生产平稳增长。其中,规模以上有色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增长7.8%,比政府规模以上有色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6个百分点。 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6124.9万吨,比上年增长3.0%。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大幅增长,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加。有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0.1%,增速超过全国工业投资增速提高了 3.7 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充分发挥,同期民间有色金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与规划实验室主任林如海认为,前三季度生产和投资的平稳增长,与宏观环境下政策持续强化、行业转型加快、齐心协力密不可分。近年来,政策密集落地,推动铜铝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撑。产业转型动力充沛,产品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加快,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同步提升,外贸“新三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拉动新材料需求,形成内生增长动力。同时,稳增长。国内促增长政策持续有效,制造业景气逐步恢复,为有色金属行业创造更好的市场条件和需求空间。国家实施矿业勘查创新战略行动以来,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成效显着,勘查开发取得革命性进展,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具体类型来看,我国在铜、铝、锂、金、锶等矿产勘查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资源储量大幅增加。同时,有利矿产资源量不断增加。”如稀土、钨、钼、锑等也实现了大幅增长,进一步强化了我国的资源优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钢铁工业协会重金属资源局矿产部主任段少富表示,矿产勘查成果的重大进展,不仅增强了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保障能力,缓解了部分重点矿种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压力,也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探索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转型 有色金属是我国工业领域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关键的重点行业之一。据统计,有色金属行业目前国内智能制造企业已达38家。行业。制造业示范工厂、60余个互联网平台创新试点应用案例、优秀智能制造场景和17个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项目入选2025年全国优秀智慧工厂(第一期)名单,4家企业入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目标一期名单,37家企业入选对行业数字化转型发挥引领作用的5G工厂名单。在该领域,数字化和行业智能化正在推动过程控制精度和能源效率的不断提高。中铝集团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联合推出有色金属行业首个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坤安”,有力支撑电解铝领域智能化升级。在加工领域,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塔尔斯公司正在推行精益生产和柔性制造。马苏。通过数据渗透各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算法、系统强化精益规则,推动加工环节从规模化生产向精细化、高值化生产转变。数字化、智能化是推动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这个过程需要持续努力。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公布了《有色金属工业稳定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为推动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陈学森表示,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发挥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作用有色金属行业中心,开展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和技术改造诊断评估,培育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工厂和标杆企业。推动“5G+工业互联网”引进应用,打造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人工智能+有色金属”行动,加快行业优质数据集建设,实施资源勘探评价、精密选矿、电解工艺优化、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等多个场景模型,构建有色金属行业规模化模型。推进节能减碳转型 当前,有色金属行业围绕节能减碳、污染减碳目标,积极落实加强技术改造,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报告称,全行业淘汰了能源密集、产生大量“三废”、生产成本较高的逆向电解铝产能。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先进、绿色、低碳的技术和装备,包括600kA电解槽和新型恒流绝热铝电解技术,使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达到显着水平。国内95%以上的铜、铅、锌冶炼都实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铜冶炼“侧吹+顶吹”技术、大型电解槽、红土镍矿水熔工艺技术成功“问世”,引领全球行业技术进步。电解铝在铝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行业中,推动电解铝节能减碳备受关注。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电解铝行业节能减碳专项行动方案》,到2025年,能效达标水平以上电解铝产能比例达到30%,达标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前三季度,通过积极推动电解铝企业引进,通过大规模节能低排放改造和用能设备升级,电解铝能效水平超标比例达到30%,提前实现指标要求。据测算,总体排放标准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部分排放标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他们为减少碳排放做出了重大贡献。用1吨再生铝替代1吨电解铝,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6吨。陈学森表示,有色金属行业将通过推动行业绿色发展,进一步深化二氧化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开展节能网络化综合技术改造和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动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崔国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adimin@travigators.com

相关文章

让我们一起走进进博会,见证中国开放“加速”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日本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医疗/保健”应用发展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多次超低优惠引发争议 迈瑞医疗销售额和利润翻倍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从电力消费看中国创新、稳定、包容的发展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支持科技品牌更新政策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